•   欢迎光临~~~
  •   欢迎光临~~~

买股票用那个app:股票大盘-AI重大变革!今天正式实施!微信:用户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需主动声明

摘要:   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8月31日,“...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 、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8月31日 ,“微信珊瑚安全 ”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称,为避免发布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引起混淆或误认,用户发布的内容为AI生成合成的 ,发布时需主动进行声明 。

  来看详细报道!

  微信:用户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需主动声明

  8月31日,“微信珊瑚安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

  公告提出,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 ,平台应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为保障用户信息获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平台进一步优化内容识别能力 。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的AI生成合成内容,可能带有显式标识或隐式标识。平台也会对可能是AI生成合成的内容进行相应提示 ,以便用户清晰辨识。

  微信表示,为避免发布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引起混淆或误认,用户发布的内容为AI生成合成的 ,发布时需主动进行声明 。

  公告称 ,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用户在发布或传播AI生成合成内容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删除、篡改、伪造或隐匿平台添加的AI标识。同时不得利用AI技术制作传播虚假信息 、侵权信息以及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平台规范的行为 ,平台将视违规情况进行处罚 。

  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微信将不断优化产品功能,保障平台内容的真实性 ,鼓励创作者发布高质量内容。同时也呼吁广大创作者严格按照《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及平台规范,发布AI生成合成内容时主动进行声明,共创清朗网络空间。

  近日 ,腾讯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腾讯的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4.11亿 ,同比增长3% 。二季报显示,AI技术及应用正加速转化为业绩动能 。二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 ,经营利润(Non-IFRS)692.5亿元 ,同比增长18%。

  数据显示,二季度,腾讯的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58亿元 ,该增长主要受益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改进及微信交易生态的提升,推动了广告主对视频号、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的强劲需求。

  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9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 、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 、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

  平台在服务提供者的内容上架或上线时要进行审核 ,核验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对未标识或疑似生成内容要添加风险提示,从而在传播端阻断虚假信息扩散 。

  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490余款大模型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240余款大模型在省级网信办完成登记,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部“办法+强标”的组合拳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于9月1日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同步施行 ,在监管维度建立审核 、监测 、追责的闭环机制,在技术维度规范标识体系并预留创新空间。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特别要提出的是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我们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 ,还有规范性文件以及标准,一个很重要的治理目的是以规范促发展,通过治理和规范去净化互联网市场 ,净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空间,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运用和健康良性的发展 。”

  另外,据专家介绍 ,高质量数据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作出的决策可能偏离正确方向,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数据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如果未经标识的内容进入公开数据领域 ,被大模型用于预训练会出现数据污染等情况,最终会导致技术可信度的大大降低,而“标识办法 ”的出台 ,正是从源头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举措。

  据专家介绍 ,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及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同步施行的情况下,标识的存在也会对大规模搬运人工智能直接生成内容的行为进行拦截,让内容平台有更明确的合规要求和管理程序 ,有利于降低总体的审核运营成本 。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